——2023年1月12日在辽宁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
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
各位代表:
受省人民政府委托,向大会提交辽宁省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,请予审议,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。
一、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
过去的一年,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,也是辽宁发展史上极不平凡、极具考验、极富成效的一年。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、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,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、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,坚决执行党中央、国务院决策部署,按照省委工作要求,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立足新发展阶段,完整、准确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,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,认真执行省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审议批准的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,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、经济要稳住、发展要安全的要求,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,统筹发展和安全,结构调整深入推进,新动能加快培育,改革开放持续深化,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进,民生保障坚实有力,社会大局和谐稳定。
(一)有效应对超预期冲击,经济运行总体平稳。初步核算,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8975.1亿元,同比增长2.1%。农业生产再获丰收,粮食总产量达到496.9亿斤,是历史第二高产年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.5%,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.6%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.6%,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.4%,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下降0.4%,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2.2%和3.6%,城镇新增就业46.2万人,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%。
(二)综合施策扩大投资消费,稳定有效需求。疫情防控有力有效。坚持疫情防控总策略和总方针不动摇,因时因势优化调整疫情防控举措,多措并举做好药品保供,有序做好全人群疫苗接种工作,积极组织力量驰援外省。打好政策“组合拳”助企纾困,出台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举措和接续举措,以及促进工业、服务业、中小微企业发展政策举措,减轻企业税费负担超过900亿元,惠及市场主体近100万户;为6671户次企业缓缴社保费24.3亿元;拨付稳岗返还资金16.1亿元,惠及企业14.7万户,稳定就业岗位341.3万个。重大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,谋划实施15项重大工程,京哈高速改扩建、本桓、绥凌高速全面开工,徐大堡核电3、4号机组、清原一期抽水蓄能电站、辽河干流防洪提升工程、沈白高铁、阜奈高速等项目加快建设,红沿河核电二期6号机组投入商运,华晨宝马产品升级项目顺利投产。市场消费逐步回暖,开展“乐购辽宁 惠享美好”22项主题活动,安排3亿元省级促消费专项资金,举办“全国网上年货节”,开展系列直播带货活动,加快推动新型消费扩容提质。
(三)全面深化改革,发展动力活力不断增强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,出台政务严重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实施办法,全省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平均办理时间缩减81.2%,927个高频刚需事项实现“掌上办”,137个事项实现跨省通办,“证照分离”改革惠及46%新设立市场主体。国资国企改革稳步推进,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全面完成,沈鼓集团完成混改,鞍本重组不断深化,鞍钢重组凌钢有序推进。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,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稳步推进,城商行“一行一策”化险改革、农信系统整体改革稳步实施,电力市场化交易持续推进。民营经济加快培育,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56家、“小巨人”企业310家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8家、国家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76家,认定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2家、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9家。
(四)深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,持续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。创新能力不断提升,出台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、提高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、提高科技型企业增长率等政策文件,新布局组建200家典型联盟、628家提升类联盟,实施“揭榜挂帅”科技攻关项目253个,攻克关键核心技术29项,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54%,认定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比增长20%,万人有效发明专利15.2件。创新平台基础不断夯实,辽宁材料实验室、辽宁辽河实验室、辽宁滨海实验室、辽宁黄海实验室正式挂牌运行,沈阳浑南科技城基础设施建设一期项目启动实施,大连英歌石科学城实质性开工建设。创新人才加速集聚,新引进创新创业团队238个,成功举办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。科技企业群体不断壮大,建设省级以上孵化器、大学科技园等孵化载体306家,在孵科技苗企业近1万家,高新技术企业同比增长19.7%,科技型中小企业同比增长39%。
(五)扎实推进产业结构调整,供给质量稳步提升。“三篇大文章”做实做细,制定实施深入推进结构调整“三篇大文章”三年行动方案、提高头部企业本地配套率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举措,装备制造、石化、冶金3个万亿级产业基地及22个重点产业集群建设取得积极成效。改造升级“老字号”,建成省级数字化车间、智能工厂152家;深度开发“原字号”,延长石化产业链,“减油增化”步伐加快,做强冶金产业链,22个铁矿项目列入国家清单,补齐菱镁产业链,新型轻烧氧化镁装备实现产业化;培育壮大“新字号”,大船全球首艘LNG双燃料VLCC“远瑞洋”轮成功交付,沈阳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。数字经济加快发展,出台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若干举措,工业企业上云用云数量超2.5万家,标识解析体系实现全省全覆盖,“星火·链网”(沈阳)超级节点上线运行,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7.1万座,成功举办2022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。现代服务业不断发展,7家企业成功上市,铁路、公路货物周转量同比分别增长5.1%和2.1%,邮政业务总量同比增长2.1%,旅游总收入1642亿元,沈阳获批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和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。
(六)持续推进乡村振兴,农业农村发展持续向好。农业基础不断夯实。粮食播种面积达到5342.3万亩,建设高标准农田391.3万亩,分类实施黑土地保护项目1000万亩,新建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5个,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3个,确定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140个,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753家。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,创建美丽宜居村1119个,建设和维修改造农村公路6820公里。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巩固拓展,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不断健全完善,开工实施巩固衔接项目3265个,公益性岗位规模达到5万个。
(七)全面推进区域发展战略,协调发展取得新进展。“一圈一带两区”建设步伐加快,出台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三年行动方案、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,沈阳、大连“跳高队”作用显现。沈阳“一枢纽四中心”加快推进,1小时都市圈交通网初步建成,102项“都市圈通办”高频事项清单全面实施,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取得新进展;大连现代海洋强市“四中心一基地”建设加快推进,锦州港30万吨航道改扩建工程、营口国家物流枢纽及口岸设施等项目进展顺利;辽西良种奶牛、小粒花生等优势特色产业实现集群发展;辽东绿色经济区绿色产业加速集聚,12家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和8家森林康养试点基地加快建设。县域经济加快发展,瓦房店市、海城市实现百强进位。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,建成沈阳红梅文创园等一批高品质城市更新示范项目,开工改造老旧小区1203个,惠及居民52.5万户,累计改造燃气、供热、供水、排水管网6600公里。对接国家战略取得新进展,辽苏对口合作持续深化,对口支援新疆、西藏等工作扎实开展。
(八)积极融入共建“一带一路”,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推进。融入“一带一路”建设取得积极进展,海陆大通道建设加快推进,“三通道五口岸”全线贯通,蒲河物流基地中欧班列(沈阳)集结中心一期项目竣工,中欧班列开行列数增长27.7%,第九届中国—中亚合作论坛成功举办。对外贸易量稳质升,辽宁自贸试验区累计设立企业8.2万户,注册资本突破1万亿元,6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各类经营主体超过1500家。招商引资成效明显,成功举办第三届辽宁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,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增长19.2%,实际利用外资增长89.5%。
(九)持续推进绿色低碳转型,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进展。生态文明建设向纵深推进,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,辽河口国家公园正式进入设立报批阶段,新建绿色矿山106家,完成营造林158万亩,草原生态修复治理面积83.4万亩。污染防治深入推进,全省细颗粒物(PM2.5)平均浓度31微克/立方米,同比下降11.4%;优良天数比例90%,同比上升2.1个百分点;150个国考地表水断面中,优良水质断面占比达到88.7%。碳达峰有序推进,出台碳达峰实施方案,制定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若干措施,推进清洁能源强省建设。
(十)扎实兜牢民生底线,人民基本生活保障不断改善。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,出台促进灵活就业、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等促就业政策,5.83万名应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帮扶就业率达到90.1%,帮扶113.5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、18.1万脱贫人口务工、8.1万就业困难人员和43.5万失业人员再就业,零就业家庭至少1人就业,累计开展各类补贴性培训32.7万人次。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,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平稳实施,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,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6元,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补助标准提高30元。社会事业全面发展,教育事业稳步健康发展,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2.8万个,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学位33.4万个,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全部压减,4所高校7个学科进入第二轮“双一流”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。健康辽宁建设加快推进,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实现全覆盖。文化、体育事业蓬勃发展,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,电影《钢铁意志》被中宣部列为迎接党的二十大重点影片之一;北京冬奥会辽宁健儿收获1金1银历史最好成绩,辽宁男篮再夺CBA篮球联赛总冠军。安全底线加固筑牢,积极化解房地产领域风险,全力保供稳价,出台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若干措施,深入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,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,社会大局保持总体稳定。
二、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
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,是实施“十四五”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,是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首战之年,做好今年工作至关重要。
全省上下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、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,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,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,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,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完整、准确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,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,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,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,全面深化改革开放,大力提振市场信心,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,突出做好稳增长、稳就业、稳物价工作,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,履行维护国家“五大安全”政治使命,着力补齐“四个短板”,扎实做好“六项重点工作”,持续做好结构调整“三篇大文章”,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,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,为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奠定坚实基础。
按照上述要求,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安排为: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%以上;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%左右;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%左右;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%以上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%左右;进出口总额增长6%左右;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左右,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.5%左右;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%左右;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;粮食产量480亿斤以上;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%左右。
三、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
做好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,要坚持稳字当头、稳中求进,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,笃定高质量发展不动摇,确保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告捷。
(一)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,促进经济平稳运行。推动稳经济政策落地见效,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、中央转移支付等资金支持,大力优化支出结构,统筹用好投资基金、融资担保、贷款贴息等政策工具,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。狠抓项目投资,全面推进实施若干重大工程,谋划建设一批打基础、利长远、补短板、调结构的高质量项目,加快一批重大项目建设。大力促进消费,加快推动批零住餐等行业恢复性增长,扩大文化和旅游消费,推动群众体育消费,规范平台经济发展,加快建设区域消费中心,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。
(二)坚持创新驱动发展,塑造振兴发展新动能。加快建设教育强省,优化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布局,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,巩固“双减”成效,加强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和省特色普通高中建设,推进职业教育产教协同、校企合作,大力推进中国特色、国家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建设。着力优化创新生态,推进落实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,出台完善科技激励机制的实施意见。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,推进辽宁实验室建设,加快产出一批创新成果。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,实施科技企业梯度培育计划,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2.6万家,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.1万家,“雏鹰”、“瞪羚”、“独角兽”企业达到4500家,实施100项“揭榜挂帅”项目,创建200个实质性产学研联盟,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900亿元。加快科技创新人才引育,“带土移植”引进300个高端人才团队,引育1000名左右各类拔尖创新人才。
(三)聚焦结构调整“三篇大文章”,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,加快三个万亿级基地建设,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;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,推进技术改造示范项目200个,推进重大技术装备攻关项目60个;推进绿色制造,建设一批省级绿色制造单位,形成一批绿色低碳示范工程项目。大力发展数字经济,推动企业“上云用数赋智”,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达到80个以上,建成60个智能工厂、数字化车间,培育10个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,扩大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和“星火·链网”应用规模。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,提升装备制造业自主研发、设计、制造及系统集成的智能化水平,加快推进“减油增化”、“减油增特”,推进冶金产业精深加工,推动菱镁产业高质量发展,提高头部企业本地配套能力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,持续深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,打造“通道+枢纽+网络”现代物流体系,继续实施企业上市倍增计划,推动文旅产业加快发展。深入实施质量强省战略,加速卓越企业和质量品牌发展。
(四)全面推进乡村振兴,加快建设农业强省。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,稳定粮食播种面积,分类实施黑土地保护面积1000万亩,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289万亩,推进设施农业优质高效发展,抓好生猪产能调控,加快推进水产养殖绿色发展。扎实推进乡村产业振兴,加快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,建设食品工业大省,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。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,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。实施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,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,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。统筹推进乡村建设,建设改造农村公路5000公里、农村电网5817公里,改造农村危房6000户、公路危桥200座,实施农村供水工程300处,新建美丽宜居村1000个以上。
(五)全面深化改革,培育壮大市场主体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,突出抓好法治政府、诚信政府建设,加强数字政府建设,持续推进政务服务“一网通办”、社会治理“一网统管”、政府运行“一网协同”,推进“证照分离”全覆盖,推动惠企强企政策免申即享、直达快享。深化国资国企改革,制定实施新一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行动方案,扎实推进沈阳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;加强央地合作,积极推进央地合作重点项目;持续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,多措并举盘活国资国企存量资产。发展壮大民营经济,制定出台推动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政策举措,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。
(六)全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,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。积极融入共建“一带一路”,积极推动东北海陆大通道建设,推动基础设施“硬联通”和规则标准“软联通”,高水平参与中日韩经贸合作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,高质量建设辽宁自贸试验区、金普新区、大连太平湾合作创新区等开放平台,推进沈阳中欧班列集结中心、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。推动外贸优化升级,深入实施“外贸双量增长”计划,培育一批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区,鼓励企业建设公共海外仓,打造辽宁市场采购贸易2.0版。强力推动招商引资,开展产业链招商、资本招商、科技招商、以商招商,有效整合闲置楼宇、停缓项目,变资源“存量”为招商“增量”。深化东北三省一区合作,打造辽苏、京沈、沪连对口合作升级版。
(七)加快“一圈一带两区”建设,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迈出新步伐。加快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,加快沈阳“一枢纽、四中心”建设,支持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,加快沈抚同城化步伐,持续推动都市圈同城化、一体化发展。推动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,大连对标自由贸易港,全力打造国际性枢纽港,加快建设锦州区域中心城市,推动沿海地区海洋经济、临港经济协同发展,建设海洋经济强省。推动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建设,加强通道融合对接,打造清洁能源供给地,建设京津冀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和创新创业示范基地、高水平中试基地。推动辽东绿色经济区建设,建设绿色低碳产业集聚区,培育建设绿色农产品产地专业市场,建设重点生态功能区,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。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,有序推进城市更新,改造老旧小区1200个,新建改造各类老旧管网6600公里。大力发展县域经济,培育一批工业强县、特色农业县、生态旅游县。
(八)推动绿色发展,建设美丽辽宁。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,扎实推进重污染天气消除、臭氧污染防治、柴油货车污染治理,推进辽河流域综合治理、县级以上城市黑臭水体治理、渤海(辽宁段)综合治理,有效管控土壤污染等环境风险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。统筹开展生态保护修复,完成营造林125万亩,草原生态修复29.8万亩,积极推进以辽河口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,强化水土流失综合防治。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,完善碳达峰、碳中和政策体系,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,开展重点行业节能升级改造,大力发展风电、光伏发电,安全有序发展核电,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,扎实推进清洁能源强省建设。
(九)持续增进民生福祉,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。确保就业大局稳定,深入落实就业优先战略,抓好重点群体就业,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就业,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1人实现就业。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,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,推进基本医疗保险、工伤保险省级统筹,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,落实异地就医结算,持续提高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水平。繁荣发展社会事业,推进健康辽宁建设,深化医疗、医保、医药联动改革,加强省、市、县三级公立医院基础设施建设,组建50个左右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,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。提升文体事业水平,繁荣文艺创作,系统化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,大力发展全域旅游;推动辽宁“三大球”振兴发展,大力发展冰雪运动,积极申办第十五届全国冬运会,办好省第十四届运动会。
(十)统筹发展与安全,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辽宁。着力保障粮食能源安全,积极拓展外部能源供应能力和省内能源储备能力,不断优化和调整粮食储备规模和布局。切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,加快处置“烂尾楼”,扎实做好保交楼工作,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3万套;全面实施农信机构化险改革,继续推进城商行“一行一策”化险改革;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,兜牢“三保”底线。切实维护公共安全,落实好中央关于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的决策部署,加快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疫苗接种;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,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;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,严厉打击药品领域违法犯罪行为;完善应急管理和物资保障体系,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;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,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。
各位代表,实现2023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,任务艰巨、责任重大、使命光荣。我们决心按照本次会议精神,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、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,深刻领悟“两个确立”的决定性意义,增强“四个意识”,坚定“四个自信”,做到“两个维护”,攻坚克难、勇毅前行,奋力在新时代东北振兴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。
原链接地址:http://epaper.lnd.com.cn/lnrbepaper/pc/layout/202301/20/node_0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