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持人:本报记者 陈博雅 刘 乐
嘉 宾:省人大代表 徐 斌 王卫星 赵洪绪 董 婧
记者: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开发建设,也要重视生态文明建设,这就要求我们既要一手抓发展,又要一手抓生态保护。那么,我们应该如何平衡两者关系,在发展中保护、在保护中发展,走好绿色低碳转型之路?
徐斌:解决“既要又要”的问题,我认为,要摸清全省的碳排放指标,对排放指标空余量要做到心中有数,把排放指标作为资源,推动排放规模大的产业项目拉长产业链,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。要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,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产业体系,同时技改升级环保设施,既能降低碳排放量,又能促进低能效企业的发展进步。加快推进碳排放交易,加大碳汇开发,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成果转化,用经济、科技手段实现减污降碳。
王卫星:近年来,我省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、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,推动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。我认为,要想走好绿色低碳的转型之路,需要在调结构、减能耗、改技术、育新机上下功夫。作为环保企业,应抓住这一背景带来的科技创新和产业机遇,顺势而为,努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“新赛道”,更好地为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,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。
记者:近年来,我省突出精准治污、科学治污、依法治污,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持续打好蓝天、碧水、净土保卫战,对此,我们有什么样的建议?
王卫星:针对深入推进污染防治,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方面,我建议进一步强化源头治理,统筹污染治理、生态保护、应对气候变化,严格按照“严、实、细、准、狠”的要求,在深入打好蓝天、碧水、净土保卫战上持续发力。同时,建议环境治理行业要加强与科研院所、专业院校合作,集聚各方优势资源,提升技术实力,围绕污染防治瓶颈开展联合攻关,为全力建设美丽辽宁献智献策。
赵洪绪:针对空气污染防治,我建议加快产业转型升级,加强工业企业达标排放监管,对“散乱污”企业开展治理,推进绿色工厂、绿色矿山建设,从源头减少污染排放;加快清洁能源发展,统筹规划散煤替代工作。同时,要积极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,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。统筹实施各类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,推动省内跨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,扩大森林、草原、湿地等绿色生态空间;全面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,鼓励企业边开采、边复垦、边治理,对开采完毕的区域马上覆土,最大限度减少生产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。
记者:2022年,我省交出了让群众满意的“绿色答卷”,绿色发展成效显著。今年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发力,让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更好成绩,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?
董婧: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,也是美丽辽宁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部分,特别是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,一定程度上能综合反映我省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的工作成效。为此,我建议快速建立海洋开发、海洋环境和生态保护的联动机制,制定海洋开发和海洋生态保护协调发展规划,统筹规划海洋开发和整治修复工程,实行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方针,确保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,推进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改善,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。
赵洪绪:生态文明建设,重在实现绿色、低碳、可持续发展。我建议强化对绿色经济区生态指标考核。通过跨区域调整耕地占补平衡机制和调整自然保护地范围、生态红线边界,合理增补绿色经济区产业用地量,进一步促进绿色经济区产业发展。
原链接地址:http://epaper.lnd.com.cn/lnrbepaper/pc/layout/202301/15/node_03.html